停止無公害農產品認證 停開農產品產地證明 加強承諾達標合格證工作指導
2022-10-19 來自: 中國食品報 瀏覽次數:57
日前,農業農村部發布深入學習貫徹《***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以下簡稱“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通知。通知指出,做好與新修訂農產品質量安全法施行工作的銜接,停止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停開農產品產地證明,加強承諾達標合格證工作指導。
通知指出,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已于2022年9月2日經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六次會議修訂通過,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這是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領域的一件大事,為推動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治理能力、穩步提升綠色農產品供給能力,構建高水平監管、高質量發展新格局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通知強調,首先要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各方責任。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壓緊壓實各方責任。新修訂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法進一步明確了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屬地責任和農業農村、市場監督管理等部門的監管責任;規定鄉鎮人民政府應當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責任,協助上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做好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工作;明確農產品生產經營者應當對其生產經營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負責,把農戶、農民專業合作社、農產品生產企業、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等生產經營主體都納入監管范圍。各地農業農村部門要進一步明確任務、強化責任、系統推進。一是積極爭取屬地政府的支持,把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所需經費列入本級預算,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能力建設。二是會同市場監督管理等有關部門建立健全全程監督管理協作機制,尤其是要加強收購、儲存、運輸過程中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協調配合和執法銜接,確保農產品從生產到消費各環節的質量安全。三是加強縣鄉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隊伍建設,鼓勵和支持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員工作制度,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鄉鎮網格化管理要求,保證事有人抓、活有人干、責有人負。四是強化農產品生產經營者的主體責任,督促他們依照法律、法規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從事生產經營活動,誠信自律,加強質量安全管理。五是強化考核約束,通過致函、約談及通報等形式,健全責任追究機制,逐級壓實責任。
第二,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源頭治理。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從源頭抓起。新修訂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圍繞農產品產地監測、農業投入品使用、標準化生產等方面,進一步強化了相關規定,明確了相關要求。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要加強對農業投入品使用的監管和指導,普及安全、環保農業投入品的使用,督促農產品生產經營者嚴格執行農業投入品使用安全間隔期或者休藥期的規定,督促農藥、獸藥經營者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建立銷售臺賬,記錄購買者、銷售日期和藥品施用范圍等內容。推進標準化生產,加強農產品基地建設,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作為強制執行的標準進行嚴格實施。突出品質提升,鼓勵選用特色農產品品種,采用綠色生產技術和全程質量控制技術,實施分等分級,打造農產品品牌;支持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推動農產品流通現代化,擴大高品質市場供給。
第三,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制度機制。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強化全過程風險管控。新修訂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法進一步完善了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風險評估、監督抽查、日常監督檢查等工作制度,增加了承諾達標合格證、追溯、信用管理等新制度。農業農村部正在抓緊制定相關配套規章,各地要因地制宜,將法律確定的各項制度和要求轉化為可操作、有考核、能落地的具體措施。一是建立健全隨機抽查機制,按照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抽查計劃開展監督抽查。加強對區域、農產品品種的風險管控,對生產主體實施風險分級動態管理。二是加強農產品生產日常檢查,檢查農產品產地環境、農業投入品購買和使用、農產品生產記錄等情況。三是加強對承諾達標合格證工作的指導,督促農產品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從事農產品收購的單位或者個人按照規定開具承諾達標合格證,鼓勵和支持農戶開具承諾達標合格證。四是加快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鼓勵具備信息化條件的農產品生產經營者采用現代信息技術采集、留存生產經營信息,用可追溯制度倒逼和引導生產。五是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建設,建立農業投入品和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信用記錄,實施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六是強化監管執法,聚焦突出問題和風險隱患,嚴打禁限用藥物違法使用行為,嚴控常規藥物殘留超標。妥善處理嚴格監管和包容審慎監管的關系,堅持處罰與教育相結合,特別是涉及農戶的,要把教育提醒和指導服務工作做在前面、做足做實。
第四,做好與新修訂農產品質量安全法施行工作的銜接。首先,停止無公害農產品認證。新修訂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法,不再規定“生產者可以申請使用無公害農產品標志”,農業農村部正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廢止相關管理辦法。各地農業農村部門自本通知印發之日起,停止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受理(包括復查換證)。對目前已受理的申請,應當晚不遲于2022年12月31日完成審查頒證工作。證書在有效期內的無公害農產品,可繼續使用無公害農產品標志,證書到期后不再開展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具體要求另行通知。
其次,停開農產品產地證明。按照關于政策性文件清理工作的要求,2016年5月原農業部已廢止《關于印發〈農產品產地證明管理規定(試行)〉的通知》(農辦市〔2008〕23號)。2022年8月,辦公廳、辦公廳印發《關于規范村級組織工作事務、機制牌子和證明事項的意見》,明確不得要求村委會出具缺乏法律法規或決定等依據的證明事項。各地農業農村部門要對本轄區內農產品產地證明開具情況進行排查,告知村委會和所有農業生產經營主體農產品產地證明制度已廢止,承諾達標合格證不僅體現了對質量要求,也提供生產主體和產地等可溯源信息,是替代農產品產地證明的新制度。要組織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員、村級協管員進村入戶解讀法規制度變化,提醒村委會不再開具農產品產地證明。
加強承諾達標合格證工作指導。農業農村部正會同有關部門抓緊制定農產品質量安全承諾達標合格證管理辦法。在辦法出臺前,各地農業農村部門要繼續按照試行方案,持續加大推進力度。一是督促農產品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應開盡開,創造條件鼓勵支持農戶開具承諾達標合格證。二是對從事農產品收購的單位或個人,要開展針對性宣傳,引導他們盡快熟悉法律規定。對其收購的農產品混裝或者分裝后銷售的如何開具承諾達標合格證,相關辦法正在研究。三是積極會同市場監管部門,推動農產品批發市場盡快建立健全農產品承諾達標合格證查驗等制度。四是對未按規定開具承諾達標合格證的,要加強批評教育、督促整改,引導其自覺守法。
通知同時要求,各地農業農村部門要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法普法宣傳,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將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納入普法責任清單,作為當前重要的普法任務抓緊抓好。